1.青海黄河边的气温是多少

2.青海有哪些避暑休闲的地方?

3.德令哈的气象资料

4.有谁知道青海省西宁市化隆县甘都镇这个地方的气候和海拔越详细越好。

5.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循化6月平均气温_今天循化的天气怎么样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编辑本段成因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简言之:

1、有冰期的河流.

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编辑本段危害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 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 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 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 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1929年2月在山东省利津县冰坝堵塞河道, 造成决口,淹没了利津、沾化两县60余村.

编辑本段举例

——黄河凌汛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因上下河段纬度相差3度多,冬季平均气温相差摄氏3~4度.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结冰较薄;下段河道封河早、开河晚,结冰较厚.一般在1~2月间,气温升高,上段低纬度河段封冻首先解冻开河,封冻期间河槽积蓄的水量急剧释放下泄,形成凌汛洪水,洪峰流量沿程递增,水位上涨;但下段高纬度河段因气温仍低,冰凌固封,在水流动力作用下,水鼓冰开,形成“武开河”.“武开河”时,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下,这样就容易造成冰凌,有时大量冰凌在狭窄、弯曲、浅滩处阻塞,形成冰塞、冰坝,致使水位陡涨,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有的年份,上下河段气温变幅相差不大,河道封冻分段解冻开河或就地解冻,不致形成大的凌汛洪水,开河也比较平稳顺利,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文开河”.

①黄河沿至兰州段凌汛

黄河沿至兰州河段为黄河上游的首端,虽气候严寒而漫长,但由于黄河穿行于青藏高原山脉之间,各河段河道比降相差悬殊,流速变化亦较大.因此,有的区间河段既有流凌又能封冻;有的区间河段仅能流凌不能封冻;还有的区间河段在自然条件下经常发生封冻,但水库修建后改变了热力、水力条件,使水库上游发生过几次冰塞,水库下游变封冻为不封冻.

黄河沿至玛曲河段,长911.6公里,初冰开始期,一般发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最早在8月21日(1960年).终冰日期一般在翌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最晚在6月29日(1956年).是全河中封冻期最长的河段.如黄河沿站历年平均封冻历时为160天,最长达193天,最短也有 128天,最大河心冰厚为1.28米,平均冰厚为0.93米;玛曲站历年平均封冻历时为105天,最长为118天,最短为95天.

玛曲至循化河段,长726公里,由于水流的动力作用大,只能流凌而不能封冻.初冰日期一段发生在11月下旬,终冰日期发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循化至兰州河段,长21l公里,初冰日期一般发生在11月下旬,终冰日期为2月下旬.冬季常因气温骤降使流凌密度迅速增加,在兰州以上有局部的卡凌封冻,兰州断面附近经常封冻.20世纪60年代初,盐锅峡水库建成蓄水至刘家峡水库建成前,刘盐河段曾出现过几个年度的巨大冰塞灾害.在盐锅峡水库以下兰州河段已开始不封冻,但有稀疏流凌. 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由于它调节了热量和水量,导致上游流入库区的冰被融化,水库冬季下泄的水温高达3~5℃,兰州河段已不再出现流凌和封冻.

②宁夏段凌汛

黄河宁夏段,自中卫县南长滩入境至石嘴山麻黄沟出境,全长3公里,流向自南向北.黑山峡至枣园135公里为峡谷河段,河面宽200~300米,因坡陡流急,只有冷冬年份才能封河,称为不常封冻河段.枣园以下260多公里,河面宽500~1 000米,因坡缓、流速小、气温低,为常封冻河段.冷冬年最上封至下河沿,暖冬年则封冻不超过枣园.

青铜峡、刘家峡水库相继运用后,因冬季流量增大,水温增高,不封河段由枣园下延20多公里到新田;青铜峡坝下有40~90公里的不封冻河段,潘昶以下100多公里仍为封冻河段.

宁夏河段一般年份凌洪灾害不大,特殊情况可使局部河段产生冰塞壅水造成凌洪灾害.

在位于青铜峡水库坝上45公里处的中宁县石空至枣园河段, 1967年冬至1968年春,发生连续3次冰塞壅水.冰塞体长16公里,冰盖厚0.4米,冰盖下冰花最厚达l米多.冰塞最高壅水位,比畅流期5240立方米每秒的相应水位还高1.3米,形成凌汛灾害.成灾原因,一是上游来冰量多,有源源不断的流冰自上而下在石空河段形成冰塞;二是封河后,上游来水猛涨,1967年12月6日,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导流洞闸门失灵,下泄流量比封河时流量增大300~750立方米每秒,致使石空以上水鼓冰开,大量冰花冰块下潜在枣园上下,形成严重的冰塞.三是青铜峡水库蓄水位较高,阻碍流冰下泄, 该库1967年12 月下旬至1968年1月中旬,蓄水位比天然情况下水位抬高13米.因此,冰塞体不能下移,故在石空至枣园河段造成冰塞雍水灾害.

③内蒙古段凌汛

黄河内蒙河段,地处黄河最北端,从宁夏的石嘴山市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拉僧庙入境,至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马栅的榆树湾出境,干流全长840公里,总落差仅162.5米.泫河段河宽坡缓,逶迤曲折,虽地处上游,但在昭君坟至头道拐的河道比降已接近黄河河口的比降.黄河在内蒙古河段,区间的支流较少而且均为雨洪产流的时令河,冰期几乎无水补给,因此,内蒙古河段冰期来水绝大部分是兰州以上的来水.

内蒙古河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高程海拔千米以上,离海洋距离远,暧温气流难以到达,常为蒙古高压控制,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季严寒漫长,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时间持续4—5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这段河流冰冻期4—5个月,大部分为稳定封河段.由于河道流向自南向北,其上游甘宁夏段温度高,内蒙古段温度低,故河道流凌段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由甘肃、宁夏段逐渐向下发展,在自然情况下,内蒙古段包头的流凌封冻时间,常比兰州早20多天,而解冻开河时间却晚一个多月.

冬季内蒙古段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400立方米以上.此段气温低、冰层厚,洪峰过境水鼓冰裂,造成大块流冰多,加之河势的作用,流冰密集卡冰结坝,使河道水位猛裂抬升,极易造成串堤决口、淹没成灾.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段解冻开河期,历史上年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灾害发生,平均两年就有一次.1968年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后,冰期调节了河道的水量和热量,使内蒙古段的凌汛发生了明显改变,灾害大为减轻.但是,凌汛复杂,影响因素多,在特殊情况下,仍有发生较大凌汛灾害的可能,黄河凌汛威胁并未彻底解除.因为上游水库离下游凌洪严重河段距离过远,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内蒙古河段的凌洪威胁,根据工农业生产的需水要求,不可能在解冻期完全断流;而且水库防凌库容有限,也不可能较长时间蓄水.因此,在现阶段,施还需综合运用多种防凌措,才能减轻或免除凌洪灾害的发生.

④黄河下游凌汛

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立方米.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公里左右,最短40公里,最长703公里.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人民在党和的领导下,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连续取得了49年凌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

青海黄河边的气温是多少

循化好一点。

1、化隆回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境内冬季多风,干旱、冰雹自然灾害频繁,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没有自然灾害。

2、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南高北低,四面环山,山谷相间,气流回升,年平均气温8.7℃,近十年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年平均气温9℃以上,夏无酷暑,冬无甚寒。因此循化好一点。

青海有哪些避暑休闲的地方?

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在青海境内长达1000多公里,从源头一直到在民和县积石峡进入甘肃,海拔也从4000多米降到1700多米。

气温是与海拔高度有关的。在源头处,没有夏天,7-8月份也常常下雪。

到黄河龙羊峡段以下的黄河谷地,气温比西宁市高一些。越往低海拔处,气温越高。到青海省贵德以下的尖扎、化隆、循化等县,夏季气温不比内地低多少,只是温差大一些。

要知道,在西宁,夏天是不用空调的,但在贵德以下的黄河谷地,夏天是需要空调的。

德令哈的气象资料

青海凉爽的夏季已经到来,大家都怀揣着一颗想要去青海避暑的心,夏日的青海还有很多凉爽、壮丽的地方可以去,可以让你得到远离尘俗的片刻平静.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工作的压力完全抛至九霄云外,趁此大好风光,躲避都市的喧嚣.

唐蕃宝驿——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

位于青海省东部,县城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湟中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日照时数2453小时.湟水由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大南川、西纳川、云谷川等十四条河流呈扇形从南、西、北三面山区汇集湟水.

著名景点:塔尔寺,群加国家级森林公园,上五庄水峡,南朔山,上新庄药水滩,莲花湖景区.

瑶池绿谷——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海东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北部县境南北宽约64公里,东西长86公里,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县境内无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条,均属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长2895公里,大板山脉的青石岭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把全县自然地分为两大地形单元.互助土族自治县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和寒流影响,夏季受东南沿海台风影响.平均气温为5.8℃.

著名景点: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互助土族故土园,南门峡水库.

茶马商都——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

湟源县位于西宁市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宁格铁路、109国道、青新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县城城关镇距省会西宁52千米.全县总面积1509平方千米.

著名景点:丹噶尔古城,石刻公园,大黑沟,日月山.

天际神瑶——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南高北低,四面环山,山谷相间,气流回升,年平均气温8.7℃夏无酷暑,冬无甚寒。平均海拔2200米,是青海省海拔较低的地区之一。河谷地区平均海拔1850米。黄河流经其中79公里,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为重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内涵丰富,民族风情十分独特,是青海省旅游最佳地区之一。

著名景点:孟达天池,骆驼泉,积石峡.

酷热的盛夏,清凉何处寻,在似火骄阳与大汗淋漓中你几乎无处可逃;空调房里的舒适只能让人越来越惧怕骄阳。要健康又要清凉,只能寻找一方浓荫的净土,或是水量丰沛的水雾间,享受“心静自然凉”的胜境。

有谁知道青海省西宁市化隆县甘都镇这个地方的气候和海拔越详细越好。

2006年冬季(2005年12月~2006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

主要的天气气候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2005年12月,全省月平均气温南部偏高,北部以偏低为主。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南地区的清水河、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祁连山区以及我省东部农业区偏低0.1℃~1.7℃,其中都兰、祁连、西宁、民和、大通、化隆、清水河等地偏低1℃以上,西宁偏低1.7℃,是全省气温偏低幅度最大的地区;刚察、贵德接近常年;省内其余地区气温偏高,其中玉树大部、果洛、黄南南部及沱沱河等地偏高1℃以上,玉树、杂多、玛多三站则偏高2℃以上,是全省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

月平均气温全省平均值-9.6℃,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2℃,是2000年以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年。

2006年1月,月平均气温南部地区偏高幅度大于北部。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南部地区及门源、托勒、大柴旦、德令哈偏高4.4~7.5℃,其中,贵南偏高幅度最小,为4.4℃,杂多偏高幅度为7.5℃,最大;北部地区均偏高1.9~4.3℃,其中诺木洪偏高幅度最大,为4.3℃。

全省月平均气温为-6.8℃,较历年平均值偏高4.2℃,偏高幅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

2006年2月,我省气温普遍偏高,偏高幅度在0.4~5.3℃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其中茫崖、沱沱河偏高幅度>5℃;西宁偏高幅度最小,偏高0.4℃。

2006年2月气温全省平均值-4.5℃,高出11~2000年气候平均值3.0℃,与1999年2月一起居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气温最高值。

2006年冬季气温除西宁、尖扎分别偏低0.7℃、0.6℃外,其余地区偏高,偏高幅度在0.5~4.5℃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其中沱沱河偏高幅度最大,达4.5℃。

全省平均气温-6.9℃,高出11~2000年气候平均值2.5℃,冬季气温继去年冬季又一次突破历史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值。

今冬是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也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

1.2 降水

2005年12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沱沱河偏多6成;玉树东北部、果洛的玛多和甘德、黄南的泽库、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北部的刚察和东部的海晏、海东的互助和湟中等地偏少3~9成;省内其余地区月内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0.3mm,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mm,是19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大部月降水量偏少。

与历年同期相比,环青海湖地区、海西西部、湟源、互助、门源、德令哈等地的降水量为1.0~5.0mm,偏多1成~3.3倍,其中柴达木盆地西沿及刚察偏多最多,为1.4~3.3倍;湟中、大通、乌兰等地接近常年值;省内其余地区偏少2成以上,其中海南大部、黄南大部、玛沁、达日、囊谦、曲麻莱、沱沱河、循化等12站整月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mm,处在历史同期降水量偏少第10位,比2005年同期少0.9mm。

2006年2月,我省降水分布不均,柴达木中西部、海北东部和东部农业区、果洛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在6%~400%,其中乐都、冷湖偏多幅度最大,达400%。

其余地区偏少,其中兴海全月无降水。

我省2月平均降水量4.5mm, 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2mm。

2006年冬季,我省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

门源、冷湖偏多幅度最大,分别偏多168.2%,141.7%,兴海整个冬季无降水。

我省平均降水量11.5mm, 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

1.3日照

2005年12月,日照时数在192~263h之间,其中杂多、循化、诺木洪等地略少,西宁、乌兰、沱沱河、玉树、囊谦等地特多,日照距平百分率在10%~13%之间;省内其余地区略多或偏多。

日照时数全省平均值234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0h,是2000年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40.0~249.0h之间,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1.7h。

与历年同期相比,除五道梁、清水河、玉树、玛多、达日、曲麻莱、沱沱河偏多2%~14%外,其余地区偏少2%~32%,其中西宁、湟源、民和、乐都、门源等地偏少22%以上。

全省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95.2h,处在历史同期最少第3位。

2006年2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39~239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92.2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3h。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西南部、海北北部、果洛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多,沱沱河偏多最多,达43%,其余地区偏少,偏少幅度在2%~40%之间,其中都兰偏少幅度最大,达40%。

2006年冬季,我省日照时数在534.0~701.0h之间,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其中海西东部,海南部分地区,东部农业区大部偏少幅度较大,湟中偏少幅度最大,偏少15.6%。

玉树偏多幅度最大,偏多8.2%(附图3)。

我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20.1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25.9h,偏少了4%。

2 主要天气气候及其影响

2006年冬季的主要的天气气候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2.1 雪灾

称多雪灾、都兰雪灾、门源雪灾

2.2 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

2.3 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

2.4 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3.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评价

3.1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2006年冬季又是一个明显的暖冬,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害虫越冬。

3.2 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

自10月下旬清水河地区形成特大雪灾以来,由于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缓慢,积雪深度长期维持在12~16cm之间,积雪深度到2006年1月24日才降到1cm左右。

此次雪灾给当地牧业造成较大损失。

2006年2月13~23日,都兰发生后冬轻雪灾,据调查都兰县沟里乡和热水乡发生中度雪灾,局部地方达到重灾。

4.气候预评估和对策建议

据青海省气象台预测:春季降水总量海西东部不足13mm,青南大部在80~140mm之间,东部农业区及省内其余地区在30~100mm之间,与历年同期比较,海西西部及农业区大部偏少1~2成,果洛、黄南南部及清水河偏多1~2成,省内其余各地接近常年。

气温较历年同期略偏高。

根据今年春季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河谷和湟水河谷的大部地区春季降水总量较历史同期偏少1~2成,透雨、雨季开始日期基本接近常年等预测结果,预计春季农业区的湟中、贵德、化隆将出现中度旱情,大通、湟源、平安、乐都、互助、循化、民和、尖扎将出现阶段性的轻度旱情,请有关部门及早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春季牧区大部降水仍将继续偏多,部分地区仍将出现短时积雪,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这个地方离循化县很近。海拔超过1900了。因为我在循化。这里的海拔是1883左右。。那里是我们这里的上游。夏天很凉快。冬天不是特别冷。春天风很大。基本离省会西宁100多一点。交通很方便。上游是公伯峡电站。下游是黄丰电站。基本都是撒拉族和回族。,。。基本来讲很不错。我在这里呆了4年了。。。。。。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的地形是南高北低,海拔1780米~4636米,相对高差2855米,县境地貌系中海拔山地。北邻为黄河川道,中部与东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中高山区。黄河宽谷地带向南海拔逐渐升高,垂直差异明显,根据地表形特征,由地到高可分为河谷,中东部中地山,中西部中高山,南部高山四种地貌类型。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端,四面环山,山谷相间,黄河流径其中,川道平衍,森林茂密,农田肥沃,牧草丰美。小积石山支脉——达里加山位于境内东部,周毛卡山位于南部,郭毛喀山位于西南部。其中几座主峰:通布、德通波、当慈山、恰金峰、雷积山、古伟山、渥宝淇、达里加主峰等海拔高达4019米至4636米。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甚寒、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悬殊。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春季十年九旱,多东南风,夏季雷暴雨,冰雹频繁,从黄河沿岸到南部山区,海拔逐渐升高;随之光、热、水垂直变化也很明显。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最高气温为34.1℃(1988年6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9.8℃(1961年1月17日)。年平均气温平均8.5℃。昼夜日较差大,县气象局年平均日较差为13.4℃,在作物生长季(3-10月)内,月平均日较差为10.9℃-14.5℃。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全年降雨量264.4毫米,南北差异很大,分布不匀,主要降水量集中在6-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5%,此时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但3-5月降水量仅占16.2%,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迅速,土壤流墒严重,往往造成春旱,对农作物出苗生长不利。9-11月降水量占19.9%,对黄河沿岸晚秋作物生长和山区蓄水保墒有利。黄河沿岸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2206.4毫米,是降水量的8.2倍。3-9月份较大,均超过200毫米。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因为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地区,具有高原气候特色,太阳辐射强,年辐射总量为532.1kJ/cm至在596.78kJ/cm。3~8月的辐射量约占全年的62%,9至翌年2月辐射量约占38%,境内晴天较多,气候干燥,日照丰富。积石镇地区年平均阴雨日114天,晴日251天,年日照时数268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