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浪地震的一九九六年地震
古浪地震的一九九六年地震
1996年6月1日,古浪县发生里氏5.4级地震,全县各乡镇均有强烈震感,县城和古丰、黑松驿、古浪、十八里堡、黄羊川、定宁、泗水等7个乡镇震感强烈,受灾严重,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坍塌,地基下陷,人员受伤,牲畜死伤。大震之后,又发生余震60多次,最大余震里氏3.0级。
发震时刻
1996年6月1日20时49分
震中位置
中国甘肃省古浪县
震级
5.4级 经调查核实,这次地震使7个乡镇75个村,669个组,32427户,146030人成灾。其中,特重灾21个村,167个组,2806户,11843人;重灾8460户,35502人;轻灾21161户,98685人。黑松驿乡的张家河、萱麻河、西庄、庙台子、水沟、西庙儿沟、石咀儿、黑松驿村,古丰乡的西山堡、柳条河、冰沟墩、湖塘洼、韭菜冲、王府沟、古丰村,古浪镇的峡峰、丰泉村,十八里堡乡十八里堡村等18个村和县城城区三个居委会受灾尤为严重。古丰乡、古浪镇、黑松驿乡等3个乡、21个村委会办公用房也严重受损。全县56处山体滑坡,5处地面裂缝;倒塌房屋8418间,101016平方米,造成危房59900间,718810平方米;倒塌棚圈5670间,34020平方米,围墙14030米;损失粮食6000公斤,毁坏家具268件,家用电器12台(件),机具3台(件),农具1810件,农电线路500米,道路9.2公里,桥梁8座受损,死伤大牲畜15头(匹),猪羊560口(只);重伤4人,轻伤15人。仅古丰乡韭菜冲村韭菜冲组,原有的659间房屋,倒塌487间,裂缝162间,成为危房,只有10间受损较轻;93间棚圈倒塌87间,损坏院墙1125米,山体滑坡16处,地面裂缝5处,毁坏水窖112眼,村组道路5公里。直接经济损失3947.6万元。
县城121个部门、单位和部分学校、卫生院(所)、工矿企业等也严重受灾,32幢楼房裂缝,危房面积28800平方米,城市公益设施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3341万元。
水利设施遭到破坏。位于古丰乡境内的柳条河水库溢洪道出口处砌石塌落30多平方米;曹家湖水库溢洪道和拱桥裂缝达2厘米;十八里堡水库输水洞和工作桥沉陷,溢洪道闸室裂缝,工作桥和闸室错位5厘米;右坝肩护坡砌石塌落10平方米,一字墙裂缝0.5厘米;供3村15个组3250人、7000多头(匹)大小牲畜饮水的35公里长的西丰人畜饮水渠断裂;总长25公里的古丰干渠严重受损,古浪河总干渠城区段、古浪渠首裂缝受损,致使夏灌不能正常进行;损毁水窖650眼,涝池1个,群众饮水发生困难,直接经济损失538万元。
学校房屋损坏严重,教学活动受到影响。全县63所学校成灾,倒塌房屋24间,造成危房1119间,18904平方米,倒塌围墙950米。其中24所学校造成严重危房366间5754平方米,部分教室墙体裂缝,屋脊下滑移位,梁折檩断,屋顶塌陷,门窗松动,有8所学校被迫停课,学生露天上课。黄羊川乡中130多名住校学生搬出宿舍,无处安身。直接经济损失505万元。
卫生院(所)受到损坏。县医院、妇幼站、卫校、古丰、黑松驿、古浪镇卫生院等11所卫生院(所)和21个村级保健站(室)墙体裂缝,倒塌房屋27间,危房660间,面积12861平方米,倒塌围墙20米,部分设备及药品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50万元。
粮食系统9个粮管所(站)的31座仓库程度不同地受损,严重影响仓储。直接经济损失106万元。
8户工矿企业、1户商流企业被迫停产或半停产。黑松驿水泥厂的化验办公楼、配电室、烘干机房、车间工作室、职工宿舍等裂缝2160平方米,因震报废设备9台(件),被迫停产19小时。古浪水泥厂办公楼、宿舍楼、车间多处裂缝,锅炉有损,部分车间停产。化工厂2座石灰窑、3个车间等裂缝严重。制药厂55间车间、3间库房毁坏严重,停产12小时。印刷公司204平方米车间倒塌,726平方米车间和办公楼裂缝受损。食品厂厂房严重裂缝,酱油粉丝车间被迫停产。古浪镇砖瓦厂因窑体坍塌而停产。五金公司第一门市部人字梁、砖柱断裂,被迫停业。直接经济损失674万元。
党政机关办公楼和职工家属宿舍损坏严重。县委、人大办公楼、家属楼、科委、科协办公楼、农行营业楼、党校教室、检察院办公用房等房屋因灾不能正常办公。直接经济损失1060万元。
县城公益设施遭到破坏。毁坏水塔1座,水井2眼,供水管道断裂2500米,停水19小时。供电设施受损停电,通信线路一度中断。直接经济损失108万元。
地震使全县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蒙受巨大损失,城乡部分群众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户外。据详细核算,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288.6万元。
大震之后不久,又连续出现暴雨和冷冻天气。黑松驿、十八里堡、井泉、黄羊川、黄花滩、干城、横梁等7个乡的57个村组遭受洪水侵袭。
作物受灾面积36930亩。其中,受灾严重的15244亩,绝苗4690亩,冲毁农田 2306亩、乡村道路57公里、人畜饮水井26眼。死伤大小牲畜80头(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
南部山区气温骤降8.3℃,致使古丰、黑松驿、横梁、干城4个乡的43个村遭受雪霜冻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02175亩,受冻严重的37300亩,其中绝苗11702亩。直接经济损失206.33万元。
洪水、雪霜冻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使灾区群众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地震后5分钟,县上即向省、地汇报了有关情况。同时按照《古浪县大震对策方案》,县委书记柴尔俐、县长徐文善立即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会议,迅速部署安排,当即组织了灾情调查组和抢险队伍,由县委、县领导带队,在山路狭窄、道路不通的情况下,翻山步行,连夜赶到受灾严重的黑松驿、古丰乡,现场指挥抢险,组织群众撤离危房,排除险情,救治受伤人员。凌晨,又抽调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18个部门的37名领导干部,组成强有力的抗震救灾工作组,分5路赶到重灾地区,与乡村干部一起逐村逐组逐户详细查灾核灾,慰问受灾群众,稳定群众情绪。副崔正华、省地震局、民政厅以及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杨兴昌、地委副书记曾继伟、副专员张铭、焦天成也及时赶赴现场,查看灾情,指导工作。县上6名联系灾区乡镇的领导也亲临现场指挥救灾。县上还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下设5个组,负责处理全县抗震的日常事务,落实抗震救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具体搞好灾情核查、物资发放、宣传报道、情况汇总、后勤服务等项事务。民政、水利、公安、教委、卫生、农电、邮电、地震、城建、宣传、粮食等部门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重点乡镇的帮乡包村部门除留一名领导处理正常事务外,其余同志都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县上又从部门抽调人员,使灾区重点村都有一名县直部门的同志驻村开展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都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支援抗震救灾,要车出车,要人出入。灾区各乡镇、村也成立了抗震救灾小组,有167名乡村干部专抓救灾工作。七烈度异常点的古丰乡韭菜冲组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4个组分别负责劳力调配,抢修道路,排除险情,接受、管理、发放物资和联络工作。虽然全村房屋基本倒塌,但由于抗灾救灾工作组织严密,措施得力,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排除危房500多间,排除险情400多起,加固房屋100间,搭建防震棚1200多个,发棚膜1400公斤、木料1040根、回销粮20万公斤,修建简易棚使学生恢复上课。 7个医护人员对全村伤病员进行了治疗,全面进行了防疫。修通了道路15公里,大大方便了救灾工作的开展。
各方紧密配合,全力抢险救灾 针对大震刚过,余震不断,气温骤降,突降暴雨,群众缺吃少穿,风餐露宿,思想消沉,情绪低落的状况,县上取了应急措施。一是从县乡抽调医务人员,分8个医疗小组进驻村组,救治受伤人员,开展卫生宣传,发放了消毒药品,加强了疫病检测和水质化验,医治伤病人员180人(次),有效地防止了流行疾病的发生。二是充分发挥县乡村组抢险队的作用,昼夜奋战,铺沙填坑,加宽路面,抢修了县乡通往重灾区的8条道路73公里,新开辟3公里,取挖土石16000方,投入工日11000个。群众主动让出青苗地拓宽道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交通,保证了救灾物资的运输发放。同时清理拆除危房4670间,排除险情364起。加固房屋5890间,搭建临时防震棚3870个,搭建简易教学棚7个,临时解决了5所学校露天上课的问题。三是从公安部门抽调人力加强城区和灾区乡镇的治安防范,做好群众的疏散安抚工作,一些重点灾区的村组自发成立了夜间巡逻队,轮流值班放哨,地震期间没有发生大的混乱现象和治安案件。四是组织电力、邮电、城建、交通等部门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正常的供水、供电、通讯、运输。同时,加强了对水库、供电、交通、通讯等重点设施和容易发生山崩、滑坡、洪水淹没等重点地段区域的监护,防止了新的灾害发生。
及时组织救灾物资支援灾区 震后第二天,县上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专项经费和救济粮款中挤出资金50万元,粮食25万公斤,面粉200袋和油毡190卷,木料695根,棚膜3吨等急救物资运往特重灾区。许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向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捐钱捐物,支援灾区人民渡过难关。省、地有关部门和外省、外地也来电慰问,地委、行署组织调运60方木料,2.5吨棚膜,250卷油毡运往灾区,省帮扶工作队的5位同志听到受灾情况后,迅速从兰州赶来,协助抗震救灾,并捐款500元,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带头捐款,从物质上、精神上给灾区人民以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有21个单位,451人捐款10565元,衣物37件,油毡50卷。县上把这些应急物资及时送往灾区,许多灾区群众看到送来的木料、面粉等救灾物资时,热泪盈眶,连声道谢,发自肺腑地说:还是***好,社会主义好,关键时刻还是靠得住。他们自发列队欢迎救灾工作组,送水问好,帮推车辆,车拉人扛,拉运物资,场面十分感人。 加强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 一是组织宣传、广播等宣传部门深入救灾第一线实地访,搜集素材,组织稿件,迅速向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介传输消息,提供情况。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兰州晚报、武威报、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和电台、地区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相继报道了我县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同时县上还录制了现场实况,拍摄了专题片,在城乡主要道口和重灾区各村庄张贴标语600多张,悬挂横幅28条,全面客观及时地进行了宣传,得到了外省外地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关怀。二是结合查灾核灾救灾工作,广泛宣传党和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宣传抗震救灾中的典型事迹,宣传社会各界对古浪人民的无私援助,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进一步稳定了干群情绪,增强了干群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灾区群众精神振奋,信心百倍,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取多种形式开展抗震自救,开始形成万众一心抗灾自救,全力以赴恢复生产的局面。三是借这次地震之机,通过印发宣传材料、播放电视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群众不麻痹大意,不惊慌失措,使群众了解了基本的地震知识、抗震防震常识,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干群抗震防震意识,提高了抗震防震素质。
进行灾民安置和重建家园工作 一是进一步组织人力,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按细致、实在、准确的要求,逐村逐户深入细致地进行了查灾核灾工作。为了便于准确掌握灾情,县上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制定印发了特重灾、重灾、轻灾的标准,完成了大部分村组的灾情查核和登记造册工作,弄清和掌握了受灾户的基本情况、受灾程度和自救能力,为重建家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建立了物资管理、发放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专帐储存,专项管理,保证了救灾物资准确及时发放。三是在组织群众加固维修住房的同时,按照抗震要求,组织人力制定了基础设施的维修、加固和重建家园的详细及规划设计方案,并积极筹备了物资、材料。四是县委、县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安排意见》,从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物资管理、查灾核灾、重建家园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截止1996年年底,先后争取发放应急资金、建房资金195万元,救济粮240万公斤,84个单位捐款6.7万元,供应良种140万公斤,发放化肥680袋,解决了重灾户困难,21所受损学校,震坏的水利设施,完成修补、重建,恢复使用,重建民房1113间,维修7间,灾民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从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1927年5月23日,古浪发生8级地震。地震波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平地沉陷一条宽约5米,长约200米的大沟。水峡口大佛寺倒塌,庙内石碑全向西北扭转倒下。《盛京时报》记载了武威县城及周围地区遭受地震破坏的惨酷情况:“地忽大震,一时山谷崩裂,日暗无光,城市庐舍倒塌者十之六七,
1933年8月25日,茂汶县迭溪发生7.5级地震。那日炎热异常,突然霹雳一声,天翻地覆,震耳欲聋。剧烈震动持续了一分钟,地皮上到处出现大裂缝,忽开忽合,从中喷出**烟雾,直冲云霄。大震后,迭溪城毁灭。城东缝隙有个城隆庙,断柱颓梁,为全城唯一的残留建筑物,全城278间民房没有一点残迹可寻。地震造成的山崩,使岷江三处堵塞,成为三大“地震湖”。迭溪城对岸和龙池山上的龙池常年积水,风景秀丽,是迭溪八景之一,震后池水干涸。第三堰坝顶部厚约300米,高约100米,是三个堰最坚固、最庞大、蓄水最多的堰。三
个堰使岷江断流43天,江水逆流20多公里。地震后45天,即10月9日7时,堤坝溃决,洪峰到达120公里外的茂汶县,直至距迭溪260公里的乐山县。据灌县水利研究会调查:全县共死16O0余人,冲坏熟地4000余亩。当时的地质学家常隆庆统计了迭溪地震的损失情况。迭溪周围30里的山陵川泽,全部崩坏,方圆上百公里为重灾区,死6800多人。洪水溃决,又将灌县以上村镇冲没大半,死人达2500多。地震造就的两个大小“海子”保留至今,好像在丛山峻岭中镶嵌的蓝宝石,成为游人的一大景观。
一场大雪之后,这个祁连山脚下三面环山的小县城覆上一层白雪,与远近积雪的山脉几乎连成一片。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靠景泰,南依天祝,西北与武威接攘,东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相邻,为古丝绸之路要冲。
省道308线、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国道312线系“上海至新疆伊宁”的国道,在县境内共长46公里,呈南北走向;省道308线称为“海(宁夏海源)古(浪)”公路,与国道312线在双塔相连,在县境内共长99.7公里。
古浪全县仅有39.8万人,有汉、藏、回、土、满、东乡、毛难、蒙古、瑶族等9个民族。这个小县城埋藏着远年代里大地震和战争的伤痛,不过它已渐渐被人们遗忘。
古浪,正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面临搬迁的县城
古浪的名字来自藏语,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但我在古浪没有见到黄羊,却见到路旁公园里摆着几只鹿的雕塑。
县城里到处可见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的平房建筑,墙壁上刷着一层粗糙的水泥,用不同颜色的石子镶出几个叠在一起的菱形图案,整个县城更现代化的地方是西边靠近公路附近一片新建的楼宇,在其他地方甚至都可以看到大片土木结构的房屋。
这座祁连山下的县城曾于1927年被毁,发生在古浪县西北的大地震烈度达11级,据县志记载,“全城房屋,颓倒无遗”,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
但这段经历已渐模糊。走近一群正在下棋和晒太阳的老人,当我向其中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看起来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问起1927年大地震时,他显得很困惑,周围人更是不甚了解。
当然,如果亲历者在世的话,最小的也该在85岁。顺着老人们指着的路去古浪文化馆,他们说这里有记载大地震的博物馆,但可惜的是赶上周末闭馆。
但这次地震影响巨大,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古浪的发展。
2011年8月31日,《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出台,规划提出了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的空间开发结构。
“一轴”是指以金大快速通道为核心区发展中心轴,它的功能是形成核心区空间组织的脊椎和主动脉。2010年开工的这条大道总投资45.59亿元、全长158.64公里,贯穿凉州区、古浪县22个乡镇,连接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古浪县土门工业园区等8个工业园区。以精细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古浪工业集中区便分布于这个轴边。
“双城”则包括凉州和古浪县城东边的大靖镇。“凉州城”与“大靖城”被金大快速通道相连接,一西一东,一主一副。《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大靖城按照未来的县城定位建设,承担古浪县中心城区功能,引导县域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北移,发展成为武威市连接“兰白经济圈”的东南门户和重要节点城镇,逐步承担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副中心城镇的功能。
而随着经济中心向大靖偏移,古浪县城面临搬迁的命运。
尽管开放的脚步轰轰烈烈地到来,人们生活却依然如昔。走在县城的街道上,一家鞋店在放着《最炫民族风》,而旁边一家杂货店比赛似的放着《爱情买卖》,稍远一家店面装潢比较高档的手机运营商店铺里传来优雅的外国歌曲,踩着融雪与泥土混合的泥水,从通俗到高雅,距离如此之近。
寂静的往事
在龙泉公园旁的高地上,一座雕成长枪形黑色纪念碑矗立,前边就是用水泥箍起的长满杂草的圆形大墓,黑色的墓碑上刻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九军烈士墓”。这里埋葬着红军西路军九军的2200多名士兵,1936年他们跟随西路军共21800多人的队伍从古浪进入河西走廊。
在古浪,西路军与追赶的马步芳军队进行了三次战役,西路军九军损失惨重,有句说法叫“古浪三战,九军折半”。河西走廊是“青马”盘踞西宁的军阀马步芳势力范围,西路军进入这片地区,闯入青马的地盘,遭到猛烈的围追堵截。在古浪峡,西路军与青马展开第一次正面较量,但是被引诱深入的九军损失惨重,而古浪遇挫只是西路军河西全军覆没的前奏。
今年62岁的钟师傅是这座公园的清洁工兼墓地扫墓人,他说公园旁的这座九军烈士墓,当时被称作“万人坑”,埋葬着九军将士、百姓和一些马家军士兵。他仔细地清理着台阶上的落叶,告诉我明天兰州军区的人会来祭拜烈士墓。
意外的是,他居然知道古浪大地震,长辈们曾向他说起过,“民国十六年地震”,他纠正了我“1927年地震”的说法。当时,这条古浪峡山下的窑洞全被震塌掉,死伤无数。时隔9年之后,红军与马家军在此展开血战,又有2400多人长眠于此。
钟师傅说,这里平时很少有人来,儿子媳妇出去打工,自己没事就带着孙子孙女来玩。在他扫地时,9岁大的孙女和7岁的孙子就在旁边打闹玩耍。当我问起这个腼腆害羞的小男孩在哪上学时,他只是低头摆弄着手里的树叶。
“长大了去兰州上大学吗?”我问,他依然害羞地不敢回答。
“将来去北京上大学。”爷爷替他回答道。而他又接着打扫落叶,在这个空旷死寂的地方响起一阵沙沙声。
1927年5月23日,古浪发生8级地震。地震波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武威、塔儿庄、张义堡、黑松驿、黄羊川等地破坏极为严重。古浪县城受到严重破坏。据古浪县志记载:“是日将晓,初震一次,其势尚微,……甫逾片刻,二次又来,霹雳一声,谷应山鸣,数十丈之黄尘,缭绕空中,转瞬天地异色,日月无光,城郭庐舍化为乌有,山河改观,闾巷莫辨,号痛之声,远闻数里,号称三百户之县城,压死男女七八百口,全城房屋,颓倒无遗。……统计城乡之(死亡)人口四千有余,牛羊马(死亡)匹数达三万。”双塔地区田地裂缝很多,平 地沉陷一条宽约5米,长约200米的大沟。水峡口大佛寺倒塌,庙内石碑全向西北扭转倒下。《盛京时报》记载了武威县城及周围地区遭受地震破坏的惨酷情况:“地忽大震,一时山谷崩裂,日暗无光,城市庐舍倒塌者十之六七,繁富之区,化为丘墟,数千年之古迹,同时浩劫,哭声震动天地,万井为之无烟,历来震灾未有若此之惨酷剧烈者。兹经详细调查仅武威一县,计压毙人口三万五千四百九十五(原有人口八万多),牛马羊畜二十二万二千零九十五头,倒塌村庄一万九千三百九十九座,房舍四十一万八千四百四十二间,崩裂田地约十二万三千六百六十九亩余,其余杂物等件,伤损不可数计。”当时世界大多数地震台,如上海徐家汇台、列宁格勒台、苏黎世台、斯特拉斯堡台等十几个台站都清楚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